从全球会展版图看东莞会展业模式
海博会入场观展、采购的人员达10.82万人次。
会展业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有多大?纵观全球知名会展城市,从会展产业中获得的收益都非常可观。不过,对于东莞而言,并非所有会展城市的经验都值得借鉴。同时,从这些城市的会展行业数据来看,也可以管窥会展业对区域经济的明显拉动作用。
大城市发展会展业事半功倍
会展业并非在哪里都能发展壮大。事实上,许多会展城市都是“超级城市”,是区域内的政治或者经济中心。会展业天生适合在这样的城市中快速成长,同时为这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影响力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。
上海有大型展馆7家,室内展馆的总面积达到15.38万平方米,室外展馆面积达到3.5万平方米。据统计,目前上海会展业带来相关的经济效益直接投入产出比为1比6,间接的可达到1比9。广州目前拥有了两大展馆群体,其中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建筑面积达70万平方米。香港则被誉为亚太地区的“会展之都”。美国芝加哥仅仅麦考米克会展中心,每年便创造了超过6.5万个就业机会和80亿美元经济收益。
会展主导型城市如凤毛麟角
除了超级城市之外,全球会展版图上还有另外一种“超神”的存在。这就是将会展业作为主导的会展型城市。
德国汉诺威被誉为“世界展览王国”,在汉诺威10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,展览场就占了68万平方米。在全球前5大展览会中有3个就在汉诺威举行。汉诺威擅长举办工业专业展览会,其中汉诺威工博会已经成为强势品牌,带来了巨额利润。此外,意大利米兰是世界上展会最多的城市之一,每年举办的展览80多个,参展商30000家左右,参观者达250万,展出面积37万平方米。米兰设计周、米兰建筑双展会等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,世界各地的品牌货源也源源不断地在米兰展览。同时米兰国际博览会对促进意大利对外贸易有极其重要的作用。
会展业应成东莞产业增幅器
当前,东莞在全球和全国的知名会展产业虽有不少,但与近在咫尺的广州和深圳相比却有着较大的差距。在全球的会展业版图上,东莞的会展业发展轨迹显得中庸而务实。
东莞厚街镇曾经提出要做东莞的汉诺威。汉诺威是一个镇,与厚街颇为相似,但对于东莞而言,跟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会展业发展脉络倒更为相似。
自1959年首次举办“世界飞行展”以来,拉斯维加斯会展业蓬勃发展。迄今为止,拉斯维加斯会展场地超过90万平方米,已连续14年被列为全球第一大贸易会展目的地。数据显示,拉斯维加斯每年举办各类会展2.2万次,吸引访客600万人,经济收入超过80亿美元,解决直接就业人数逾4.6万,间接就业岗位2.9万。
东莞展馆面积与展会数量无疑与拉斯维加斯尚不在同一数量级上,但是东莞与拉斯维加斯的相似之处在于,两座城市的支柱产业都不是会展业,但是却因为会展业显著地带动了当地支柱产业的发展。此外,东莞与拉斯维加斯都有发达的酒店业、餐饮业,在商业配套方面颇有优势,有利于为会展产业服务。
从城市本身的会展业发展水平和办展相对成本来看,东莞与拉斯维加斯会展业的相似度则更加接近。不管是会展业较高的市场化水平、会展业较为专业和完备的组织管理、人才队伍构建以及相对周边而言的展位成本优势,东莞都与拉斯维加斯颇为接近。
经过多年的发展,拉斯维加斯的会展业逐步成为当地的经济引擎。而起步较晚的东莞会展业在推动当地制造业发展和转型方面,也已表现出了相似的潜力。
■东莞展会数据一览
2015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
本届展会到会采购企业达6000多家,到会专业观众达1.6万余名。其中,境外采购商也超过100家。入场参观、采购的人员近4万人次。共达成商贸合作项目(含合同、协议和意向)7326宗,增长3%;意向成交金额达928亿元,增长3.6%。
2015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
本届海博会入场观展、采购的人员达10.82万人次,比上届增长12.1%,其中专业采购商2.13万人次,增长42%。大会共达成签约项目680个,涉及签约资金2018亿元,比上届增长15.5%。其中,投资项目177个,金额530亿元,增长11.6%;“走出去”项目58个,金额308亿元,增长19.4%;贸易项目445个,金额1180亿元,增长16.4%。
第七届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
据展会组委会透露,2015年漫博会共有海内外参展企业458家,同比增长3.4%;参赛作品1126件,比上一届增长15%;专业观众6786人,同比增长126%;成交额达36.2亿元,同比增长3.7%,参与活动人数超过60万人次,与上届基本持平。受理参展作品著作权登记申请312项,增长106%,现场核发《作品著作权登记证书》256个,增长30%。
第三届中国(广东)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
据展会组委会透露,2015广印展展出面积达14万平方米,占用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全部场馆,比上届增长16.67%;参展厂商1328家,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,比上届增长5.31%,其中海外展商约占34.80%;专业买家达到创纪录的206154人次,来自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,比上届增长20.38%。